請記住中醫通的網址:www.memoraising.com
[通治方]
徐治本:抱膽丸為我家祖傳方,對原發性癲癇及繼發性癲癇,均可應用,效果頗佳。
飛
雄黃
15克
郁金
30克 陳
膽星
30克 白明礬18克
天竺黃
30克(因缺貨可以
川貝母
30克代;真天竺黃效果更佳)
上藥共研極細末,以不落水豬心血搗和為丸,分30粒,如桂圓大,
朱砂
為衣。每晨空腹時服1粒。
--《上海老
中醫
經驗選編》
董廷瑤:幼兒胎癇,用自制金箔鎮心丹,療效很好。
移山
人參
4.5克 茯神6克
紫河車
3克
琥珀
3克
甘草
1.5克 朱砂3克 制膽星3克
珍珠
3克
上藥共研細末,煉蜜為丸,金箔5張為衣。分20天化服。
--《幼科芻言》
[辨證方]
1、熱 證
張錫純
:友人祁伯卿之弟患癇風,百藥不效。后得一方,用干
熊膽
若黃豆粒大一塊(約重0.4克),涼開水少許浸開服之(冬月宜溫水浸開溫服),數次而愈,伯卿向愚述之,因試其方果效。
--《衷中參西》上冊
2、虛 證
何任:癇癥丸方乃源自繆仲淳《先醒齋醫學廣筆記》,原名補心寧志丸,加減而成,臨床治療癲癇,收到理想效果。
天竺黃15克(另碎,研細)
沉香
9克
天冬
60克
白芍
90克 茯神120克 炙甘草18克
遠志
肉60克(蒸熟)
麥冬
60克(去心) 旋覆花45克
蘇子
30克 制
香附
90克 姜
半夏
30克 皂角莢60克(去黑皮,去子炒酥)
共為細末,以淮
山藥
適量粉糊和水為丸,朱砂為衣。每次服9克,每日2~3次。
--《千家妙方》上冊
3、實 證
張璐:丹礬丸,治五癇諸癥。
黃丹30克
白礬
60克
銀罐中煅通紅為末,入臘茶30克,不落水豬心血為丸,綠豆大,朱砂為衣。每服30丸,清茶送下,久服其涎自便出。服一月后,更以安神藥調之。
--《張氏醫通》卷六
李梃:蝙蝠散。用大蝙蝠1個,以朱砂9克填入腹內,以新瓦盛火炙令酥為度,候冷為末,每1個分作4服,氣弱及年幼發癇者作5服,空心白湯下。
--《醫學入門》卷七
袁述章:治小兒癲癇面目色青,痛發則抽搐僵直,十指屈伸,狀如數物,項強氣促,不省人事;于發病前后常伴有頭痛眩暈,惡心吐沫,尿黃,舌質紅少津,脈弦而數。
芥穗6克
防風
6克 杭
菊花
10克 白蒺藜10克
防己
10克
白芷
6克 烏蛇肉10克 膽南星6克
天麻
6克
僵蠶
10克 生
牡蠣
15克 白
附子
3克
地龍
10克
蜈蚣
1克 生赭石15克 生石決15克
青皮
3克
桑枝
10克
--《北京市老中醫經驗選編》
李梃:豬心丸,治五癇及心風血迷神效。用雄豬心一個,取管頭血3條和
甘遂
末3克拌勻得中,將前豬心切作兩邊,入前甘遂在內,用線縛定,外以濕紙
荷葉
包裹,慢火煨熟,不可過度,取出甘遂,入朱砂1.5克同研,分作4丸,每1丸用煨豬心煎湯化下,后3丸別用豬心煎湯下。下重者只守本方,輕者加
蘇合香
丸一粒。服過半日不動,又進1服,如大便已下惡物,即止后劑,急予補脾助胃。
--《醫學入門》卷七
[ 食療 方]
王懷隱:豬心羹,治風邪癲癇。
豬心1枚(細切)
枸杞
菜250克(切)
蔥白
5根(切)
上以豉10克,用水2大盞半,煎取汁2盞,去豉,入豬心等,并五味料物作羹食。
--《圣惠方》卷九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