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記住中醫通的網址:www.memoraising.com
[通治方]
金夢賢:四子克喘場,經多年驗證,療效滿意。
麻黃
10克
杏仁
10克
石膏
30克
甘草
8克
蘇子
10克 白
芥子
6克
萊菔子
10克
干姜
10克
細辛
10克 五味子6克 川貝10克 米殼6克
分量可根據季節、年齡、體質而定。此方藥味一般情況下不隨意變動,如麻黃,只有在血壓過高或心房纖顫或服后不能入睡者,可以酌情減量或易以香薷;另如干姜,非在陽氣過盛、熱熾傷津癥狀明顯者,不宜輕動。細辛的用量較大,但臨床實踐中不但無副作用,而且效果良好,少用則療效差,萬勿以“細辛不過錢”以訛傳訛,而隨意減量。
--《當代名醫臨證精華·咳喘專輯》
段英廉:保肺湯,治肺氣腫之浮腫,心悸,短氣不得臥。
黨參
20克 杏仁10克
黃芪
20克
半夏
10克 甘草10克
白芍
8克
葶藶子
8克 干姜10克
知母
20克 桂枝10克 公英10克
遠志
10克 黃芩10克 五味子10克 大生地片35克 公
丁香
l0克
大棗
18枚(劈碎)水煎服。
--《吉林省名老
中醫
經驗選編》
虞持:祖傳方,治遠年喘急。
桑木內蠹蟲糞(炒)90克 萊菔子(炒)45克 杏仁(不去皮尖,炒)45克 甘草(生)60克
共為極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50-70丸,淡姜湯送下。
--《醫學正傳》卷二
[辨證方]
1、寒 證
張仲景
:小青龍湯,治咳逆倚息不得臥。
麻黃9克(去節) 芍藥9克 五味子9克 干姜9克 甘草9克(炙) 細辛9克 桂枝g克(去皮) 半夏9克(洗)
上8味,以水500毫升,先煮麻黃,減l00毫升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150毫升,去滓,溫服50毫升。
--《
金匱要略
》卷中
田從豁:哮喘、支氣管炎是一種多發病,但長期以來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,欲取遠期療效尤為不易。曾用貼敷療法對數千例病人進行臨床觀察,在古方基礎上幾易其藥和穴位。研制成了“冬病夏治消喘膏”,取得了穩定的療效,尤其是遠期療效較好,有預防復發的根治作用。
炙
白芥子
玄胡各2l克
甘遂
細辛各12克
上藥共研細末,為一人一年用量。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。每次用三分之一藥面,加
生姜
汁調成稠膏狀(每次用鮮生姜60克,洗凈浸泡后搗碎,擠出姜汁)分別攤在6塊直徑5厘米的細紙或塑料布上,貼在背部肺俞、心俞、膈俞6個穴位上,然后用橡皮膏固定,一般貼4~6小時。如果局部有燒灼感或疼痛,可以提前取下;如貼后局部有發癢、發熱舒適感,可多貼幾小時,待干燥后再揭下。每隔10天貼1次,即初伏、二伏、三伏各1次,共貼3次。無論緩解期病人或有現癥的病人均可應用,一般連續貼治3年。本法對身冷背寒,經常吐白稀痰等
陽虛
偏寒的效果較好;若怕熱,經常吐黃粘痰等熱象明顯者效果較差。若肺部感染有發熱,合并支氣管擴張,經??┭牟∪?,不宜貼治。一般晴天中午前后貼治為佳,陰雨天貼治效果較差。貼藥未取下前,不宜活動太多,以免藥物移動脫落。
--《當代名醫臨證精華·咳喘專輯》
2、熱 證
姜春華:余臨床觀察發現,有一方對熱喘頗為適宜。
百部
9克 開金鎖15克 全瓜萎15克
馬勃
3克 南天竺6克
天漿殼
3只 五味子9克
水煎服。另炒
地龍
粉9克,用糯米管裝服,每次3克,日服2次。
--《當代名醫臨證精華·咳喘專輯》
江爾遜:痰熱壅肺傷津癥候,其癥候表現為胸痛,咳嗽,喘促。一旦稠痰上涌,堵塞氣道,輒呼吸驟停,險象叢生。臨床搶救痰熱壅肺
傷津危證,必用唐宗?;硖低?。
桔梗6克 甘草3克 射干9克
白前
根9克 茯苓9克
當歸
9克 杏仁9克
枳殼
3克 知母6克 花粉9克 瓜萎霜3克
麥冬
9克
石斛
9克 鮮
竹瀝
100毫升
其中竹瀝一味,為不可挪移之品,必須重用(不能少于100毫升),方奏卓效。
--《當代名醫臨證精華·咳喘專輯》
3、虛 證
張錫純
:參赭鎮氣湯,治
陰陽
兩虛,喘逆迫促,有將脫之勢;亦治腎虛不攝,沖氣上干,致胃氣不降作滿悶。
野臺參12克 生赭石(軋細)18克 生
芡實
15克 生
山藥
15克 萸肉(去凈核)18克 生
龍骨
(搗細)18克 生
牡蠣
(搗細)18克 生杭芍12克 蘇子(炒,搗)6克
一婦人,年三十余,勞心之后兼以傷心,忽喘逆大作,迫促異常。為制此湯,病人服藥后,未及復杯曰:吾有命矣。詢之,曰:從前呼吸惟在喉間,幾欲脫去,今則轉落丹田矣。果一劑病愈強半,又服數劑痊愈。
--《衷中參西》上冊
段英廉:虛喘屬于
陰虛
不能攝納作喘,其喘不甚,動時則發,靜時喘止。
張景岳
設貞元飲一方,嘗謂最有效驗。余自擬一方,療效亦著,多年沉府,每獲得顯效。久服效果更著。
大生地片35克 大棗38枚(劈碎) 公丁香10克 當歸10克
水煎服。
--《吉林省名老中醫經驗選編》
陳士鐸:人有痰氣上沖于咽喉,氣塞肺管,作喘而不能取患,其息不粗,而無抬肩之狀者,此氣虛而非氣盛也,乃不足之癥,不可作有余之火治之。方用定喘神奇丹。
人參
60克
牛膝
15克 麥冬60克 北五味6克 熟地60克
山茱萸
12克
作湯煎服。l劑而喘少止,2劑而喘更輕,4劑而喘大定。
--《辨證奇聞》卷二
張沛虬:下方常用于哮喘緩解期而收效。
紫河車
60克
蛤蚧
粉45克 地龍粉75克 五味子24克
蒼耳子
60克 甘草30克
研粉或密丸。每服9克,日服2次,早晚吞服。
--《當代名醫臨證精華·咳喘專輯》
4、實 證
許叔微:紫金丹,治多年肺氣喘息,咳嗽晨夕不得眠。
信砒4.5克(研飛如粉) 豆豉45克(好者,水略潤,少時以紙挹干,研成膏)
上用膏子和砒,同杵極勻,九如麻子大。每服15丸,小兒量大小與之,并用臘茶清極冷吞下,臨臥以知為度。
有一親表婦人,患十年,遍求醫者皆不效,忽有一道人貨此藥,漫贈一服,是夜減半,數服頓愈,遂多金丐得此方,予屢用以救人,恃為神異。
--《普濟本事方》卷二
張建夫:用自擬杏仁煎治療反復咳喘,久而不愈者,多獲良效。
杏仁l0克 瓜簍15克 半夏l0克 炙麻黃6克 蘇子l0克 枳殼12克
陳皮
l0克
牛蒡
子10克 桔梗10克
枇杷
葉12克 貝母l0克 前胡12克 白前12克
--《當代名醫臨證精華·咳喘專輯》
[ 食療 方]
楊志一:文蛋雞,治哮喘。
母雞1只,去頭足內臟,切成塊,另用上等柚子1只,切一蓋,去果實,再置雞肉于相中,加少許鹽和水,蓋上并用黃泥封嚴,入糠火中煨熟,取雞肉汁服食。入冬服1次,冬至服1次。治體虛之咳喘及哮證。
--《著名中醫學家的學術經驗》
張錫純:水晶桃,治肺腎兩虛,或咳嗽,或喘逆,或腰膝酸疼,或四肢無力。以治孺子尤佳。
核桃仁
500克
柿霜
餅500克
; 先將核桃仁飯甑蒸熟,再與柿霜餅同裝入瓷器內蒸之,融化為一,晾冷隨意服之。
--《衷中參西》上冊